新華社北京4月16日電(新華社記者張濤)中國國家統計局16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4%,增速比上季度回落0.3個百分點。海外觀察人士註意到,在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中國政府堅持不出臺大規模刺激政策並推進改革。在這一戰略定力下,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經濟增長質量顯著提升。
  環視當下全球主要經濟體,無論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經濟體,推進結構改革都需要智慧和勇氣。不久前閉幕的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春季會議在研判全球經濟趨勢時這樣總結:全球經濟的新趨勢需要新的政策調整;各國應抓緊推進結構性改革為未來增長奠定基礎∩MF總裁拉加德表示,世界經濟從緩慢而脆弱的複蘇轉化為快速均衡的可持續增長是一場馬拉松,絕不是短暫的爆發衝刺。對中國來說,不追求一時的速度,側重經濟結構改善和發展可持續性提升,是贏得這場馬拉松的關鍵所在。
  細讀一季度中國經濟表現,可以發現結構調整存在諸多亮點。首先,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3個百分點。放緩原因主要是中國控制地方政府債務、限制產能過剩行業投資、企業消化庫存以及房地產市場波動。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認為,地方政府是產能過剩的推手,因此轉變政府職能並深化結構改革是必選之路。此外,中國政府本輪“微刺激”政策避開了產能過剩情況嚴重的行業,著重加大鐵路尤其是對中西部地區的鐵路投資,優化投資結構目的明顯。
  其次,一季度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繼續提高,最終消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64.9%。《紐約時報》評論認為,雖然消費對中國經濟的貢獻度還達不到發達國家水平,但轉變趨勢正在加速。日本《朝日新聞》也報道說:“以消費為主的內需正在成為中國經濟的牽引力。”
  第三,一季度中國第三產業(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超過第二產業(工業)4.1個百分點。服務業比重的持續擴大,意味著中國經濟正在向著更為綠色、可持續的方向轉變。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預測,未來五到十年,服務業占中國GDP的比重預計將提高到50%至55%。而服務業比重的不斷提高,還有利於擴大就業並促進消費。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史蒂芬·羅奇認為,隨著第三產業發展,中國經濟將可以用更低的經濟增速滿足充分就業需要,因為服務業每單位GDP需要的工作崗位數比製造業和建築業要多30%。
  第四,在外貿領域,中國第一季度的外貿失衡情況也在持續改善,貿易順差額大幅收窄60.9%,顯示中國的再平衡戰略正在奏效。同時,中國還正繼續致力於升級出口產品。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認為,隨著勞動力成本上漲和匯率上升,中國出口企業將不斷向高附加值產品轉型。
  桑停聘弊懿彌烀裨諶漲敖郵苄祿緙欽卟煞檬北硎荊衲曄僑蚓迷齔さ摹骯贍輟薄ⅰ案母錟輟保鞴匭爰喲蠼峁垢母錆偷髡Χ齲拍艽俳每沙中齔ぁT謔佬瀉停桑停拼夯崞詡洌擁亂脖硎荊巰氯蚓迷齔ぞ」苡釁鶘廊淮τ凇暗退俚病保詿泄母鏤瀾緹米⑷胄碌幕盍Α�  (原標題:中國放緩增速底氣何來之二:戰略定力下結構之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t47mtptd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